都喜欢乐观,但太过乐观的人可能会很危险。2020-05-13 10:28作者:习安心理
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个段子? 15 岁的你:“有一天,我会拥有一辆法拉利。” 20 岁的你:“或许有一天,我会拥有一辆BMW。” 25 岁的你:“希望有个开劳斯莱斯的人,在人行横道上不小心撞到我。” 小时候雄心壮志,,长大后却一一幻灭。如果你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,你不是唯一一个。 对自己的未来过度乐观心态,心理学上叫做“乐观偏差”(Optimism Bias)。它有一个通俗的名字:侥幸心理。 1980 年代,心理学家Neil Weinstein 做了一个实验,他请200 多位学生评估一下未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的可能性,其中有好有坏,例如:“未来拥有自己的房子的可能性” 、“未来得癌症的可能性”、“未来经历离婚的可能性”等等,评完自己后,也请他们去评其他人。 结果出来,发现大部分人对于“好事”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预测可能性都高于平均,“坏事”则低于平均,也就是说,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比起其他人,较不容易得到癌症、离婚等等。 但是,世事复杂,未来的事谁说得准呢?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“不会那么衰”? 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倾向相信正面、乐观的事,而且还会主动去找破碎、不相关甚至不连贯的“证据”,以说服我们事实真的确实如此!这就是所谓的“乐观偏差”。 乐观不是不好,但乐观偏差却很危险 例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,许多人对欧美人面对疫情的态度匪夷所思,当然背后原因很多,但有人指出,“乐观偏差”就是其中一个成因。 你觉得你不会那么衰,不会得到肺炎,就算得到也应该能很快痊愈,于是,你照旧外出、旅游,甚至还有人群起抗议,希望政府赶快重启各项营业服务,“反正人总是会死的,不如大家都感染一轮产生抗体”。 但事实是,你感染肺炎的机率和所有人都一样,你也无从证明你得到肺炎后真的能顺利痊愈,而就算你能痊愈,你会不会在这过程中传播病毒,害另一个你不认识人丧命?所以,这一切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。 乐观偏差,也会让人在日常中做出有害的选择,例如觉得自己应该不会那么衰得癌症,于是不忌口、不戒烟,最后得癌症时还觉得很惊讶、怨天尤人“怎么会是我”。 又例如你觉得自己资质不错,应该几年后有可能得到高起薪的梦幻工作,于是看不到大格局,不知道你以外的人都在做什么努力、市场又是如何快速转变,结果等啊等,几年过后,只是在原本位置越陷越深。 乐观偏差是我们大脑设下的陷阱,但却有方法可以减弱。 例如时时提醒自己保持警戒、尝试客观地去批评自己的选择,并多摄取过滤多方信息、增加知识格局,多听听不同的意见与真实经验分享,如此,就能逃过乐观偏差的陷阱。 上一篇: 常见面试9大难题,回答重点、范例全攻略
|
预约咨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