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家认为,社会正在面临一种日益增长的趋势——人们对接受别人的爱感到焦虑,越来越多的人害怕被爱。
《2018中国统计年鉴》数据显示:2017年全国15岁以上未婚人口总数连续六年上升,现为2.15亿人口,再加上2300万离婚人数,我国单身人口规模已达2.4亿,相当于英、法、德三国人口的总和。与此同时,总人口增长却在下降。

而根据国外的一个关于孤独感的调查,数据显示:
被调查者中有近一半人有时候总是感觉孤单或被排除;
四分之一人觉得很少或从不觉得有人真正理解他们;
五分之一的人觉得很少或从不觉得有可深入交流的人;
年轻人(18至22岁)现在是最孤独的人群之一。
明明爱是那么美好和重要的需求,为什么人们却开始害怕被爱呢?

除了生存压力以外,心理学家们认为害怕被爱的人主要受到以下心理因素的影响:
可能担心自己不配被爱
那些小时候经历过某种程度的家庭不和的成年人,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感到不安——觉得自己没有价值;
美颜相机、化妆产品、美容技术的发展,创造了一个虚幻的完美世界。在某种程度上,沉浸在虚假的理想形象里面会助长不满足感和不够好感,导致产生不值得被爱的感觉。

可能害怕让爱自己的人失望。
当我们不被爱的时候,如果我们失败了,似乎只会伤害我们自己。
当我们被爱的时候,如果我们失败了,就很有可能会连累爱我们的人。
我们害怕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,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,或者不能达到爱人所期待的样子。也有的人会担心如果未来某一天患上严重的疾病或伤害,会给他们的爱人难以承受的压力或责任。
期待成功、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可以让我们充满活力,但是,为了不让爱我们的人失望而去努力,会产生极大的压力和焦虑。

可能害怕失去自由
尽管孤独,不被爱也是一种情感自由。
从表面上看,独处可以让你保持生活方式中务实的一面。
被爱很可能会鼓励甚至强迫你去适应对方的需求和欲望。
从这个简单的意义上说,情人有点像一个入侵者,改变你的身体和精神空间——从家具到阅读,冥想,或看你喜欢的节目。
在更深、更根本的层面上,因为你是谁或曾经是谁而被爱,会让你觉得是一种保持身份的负担。
成长、改变、追寻不同的梦想似乎是一种背叛,很多人会抱怨:“你变了”,这样的话语让改变变得像是抛弃所爱的人的一种方式。
被爱可能会招致情感上的负担
被爱会带来一种情感债。
当被爱的时候,一个人往往会有一种有义务以爱来回报的压力。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表达爱。我们经常被教育,要以同样的方式或以同样的强度去爱他们的爱人,我们会担心自己做不到,如果真的做不到,对债务的恐惧就会加剧。
因此,被爱往往会让我们觉得我们亏欠了爱我们的人一些感激、情感支持和关注。
自由地奉献自己会让我们快乐,但感觉有义务的奉献则会违背初心,有压力。
可能害怕失去爱
被爱意味着爱在某个时候会有被收回的风险,曾经有过被分手的人可能不愿意再冒这样的风险。
如果前一段关系涉及出轨、背叛或敌意,这种不情愿会特别强烈。
另一方面,反过来,有的人可能也不愿意让他们的爱人经历这样失去爱的情感痛苦。

可能害怕真实的自我会被发现
每个人都有一个公开的自我和一个私人的自我。有些人的两个自我在重要属性上可能有所不同。
有些人觉得他们向外界呈现的形象不准确,甚至在某些方面是虚假的。
“冒名顶替者现象”或“冒名者综合症”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一个在别人眼中有能力、有成就的人觉得别人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己时的一种感觉。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是运气、偶然的,因此害怕最终有一天会有人发现他们实际上是一个骗子,一个冒名顶替者。
当亲密威胁到暴露一个人的真实本性时,“骗子”可能会害怕被爱,害怕暴露自己真实的品质。
可能会担心爱自己的人会揭开自己的秘密
人们会谨慎地向他人透露有关自己信仰、价值观和过去经历的信息。
有些细节会被广泛分享,而有些则可能一辈子都不想让别人知道,而一个秘密保密的时间越长,就越难被揭露。
大多数人只愿意与他们最信任的人分享他们情感上最困难的秘密。
但近几十年来社会的变化,高离婚率、泄密和网络隐私问题的愈演愈烈,已经侵蚀了人们对他人的完全信任。被爱意味着小心保守的秘密有被揭露的风险。
如果你被爱,考虑一下你的恐惧是否合理。记住,被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封闭爱,会失去人生中最美妙的体验之一——被一个人爱的感觉。
接受爱可能需要一些牺牲,但它也可能是你能获得最无私、最有意义、最有益的回报的挑战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