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青少年】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快乐——关注青少年抑郁2016-12-27 10:57作者:习安心理
校园内,成绩好的学生承受着父母的期望,面临学业的竞争和较劲;而学习能力稍慢的学生则难以追上教学,备受冷眼和忽略。 我国教育系统缺乏社交和情商教育,青少年面对校园内的种种挑战,倘若适应不足,难以抗压,难免出现种种不良状态。 青少年一般上较于易怒,对于成人世界往往会觉得格格不入,经常愤愤不平。面对社会、校园、人际、家庭或感情种种压力之余,甚至容易受情绪影响而陷入抑郁绝望之中。青少年的心理困境,身为父母的你是否曾用心去理解呢?习安心理咨询师分享几个青少年自毁倾向的案例,希望藉以提醒公众,加以关注青少年心理。 【个案1】成绩压力 自残割脉 她是个成绩优秀的初二学生,为了期末考试而紧张不已,担忧数学难以获得较好成绩。考试前夕,挑灯夜读时就陷入了极度忧虑之中,为成绩而忧心忡忡。她感到周围的父母和师长都期望她取得全A的卓越成绩。当晚她想告诉妈妈,可是母亲工作忙碌,难以抽空和她交谈。她忧虑得睡不着,半夜到厨房取刀自残割脉。 幸而,其婆婆凌晨起床喝水时发现他躺在厨房地板上,流了许多血。母亲就载她赶去医院,所幸没有割到动脉。医生为她缝针时,她向妈妈说:“我很累。”母亲却吓坏了,以为她有生命危险。其实她的累,是源自于学业和考试压力。 她母亲非常配合和支持,每次到了心理咨询预约时间,一定携带她准时前来,后来也为了她作出许多改变,如减少自己的工作时间,和改善母女的沟通,也比较留意女儿的情绪,每天回家,会关心她上学的状况。后来中考评估测试PMR时已康复。 经诊断,她有轻微抑郁症,让她在服食抗抑郁药品的同时接受认知咨询(Cognitive Therapy),纠正其想法。“认知咨询主要是处理自动思维。紧张时会想到些什么?例如“我怕考不到A。”若考不到A,会怎样?“会怕朋友笑,老师失望……”进而让她觉察到自己内心的认知过程,从而去与这些认知对话,即使人家笑或老师失望,又会怎样?帮她分析,让她了解原来这些自动思维是不良的。 【个案2】父母离婚 深感被遗弃 临近农历新年时,15岁少年服食过量药物被送入院。其父母离婚后双双再婚,有了各自的新家庭和孩子,他一个人和外婆一起生活。到了新年,他突然觉得自己无处可去。虽有爸爸妈妈,却无家可去庆祝新年,深感被遗弃和忧伤,就吞下了很多退热止痛药。所幸,送院后清肠,保住其肝脏。 后来接受心理咨询,心理咨询师教导他如何扩展社交人际网络,鼓励他多参与社交活动与结交朋友。不过他所面对的问题较为棘手,难以解决他心理最初面对的现实问题,也担忧未来婆婆不在了,他该往哪里去。 习安心理咨询师强调,孩子还是需要爸爸妈妈,无论是离了婚或成立新家庭,孩子心理是否健全成长,还是他们的责任,应常和孩子加以联络和沟通。“一般上,让他们吐露出是什么促使他服药,我们会劝告他,以后若遇上同样的抑郁或悲伤,找出其它替代方法,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,如找相熟朋友或信任的老师倾诉。” “如果他们自己能够找出答案,效果会较显著。若我们告之解决方法,有时并不适合对方,往往是他们自身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方法,通常比较有效。外人其实没有权利来告知你怎么做,他们顶多可给予你几个选项,让你抉择。” 【个案3】目睹父亲自轰留阴影 美国有一个案例。男少年17岁那年亲眼目睹45岁的父亲自杀的场景。父亲去世后,悲伤一阵子后,随后的日子如常人般求学、工作、结婚。起初以为没事,可是,当他逐渐接近他爸爸以前自杀的年龄,迈入40多岁之际,这名男子生活起了巨大骤变,恍如彻底瓦解。婚姻失败而离婚,事业亦失意及破产。 到了45岁,轮到他自己欲上吊自尽。事情发生得巧合,后来他打断了这个念头,遂向心理咨询师寻求辅导。对方询问他关于丧父的伤痛记忆,当他开始提起即崩溃似地哀嚎了起来。 他自己也深感惊讶,没料到这么多年后,提起父亲仍然会触及伤处,哭泣得如此悲恸。自杀是一种非正常的创伤事件,尤其家人自杀,他难以去抒解哀伤(grief)。当年17岁少年的全部哀伤深藏于心底,从没释放过出来,直到他45岁时,就宛如计时炸弹般突然引爆。 心理咨询师给予他的疗法,就是让他释放出17岁少年那股压抑的悲恸。他需要整整6个月时间逐渐去释放出丧父的哀伤。每天去做心理咨询,每天痛哭。6个月后,他逐渐找到了平静。 父母多关心与陪伴 是孩子心安良药 习安心理咨询师提醒父母,孩子若有抑郁症前兆,应尽早向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寻求援助。 抑郁主要症状 假如察觉家属成员有以下抑郁症的症状,持续性超过两周,即应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咨询。 · 持续性情绪低落、沮丧、抑郁,超过两周(至少两周或以上)。 · 兴趣渐失。逐渐失去兴趣和热诚,以往喜欢的人事物,如今却失去了兴趣。失去兴趣乃一个重要的抑郁症状。 · 睡眠习惯的转变,睡眠渐差及欠佳,尤其是早晨4、5时天未亮就自然醒来。抑或是睡眠明显增加,时常窝在床上,那皆是抑郁的症状。 · 充斥着负面消极的思虑。 · 易怒暴躁、坐立不安等情绪转变。 · 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自我价值低迷。 · 胃口的转变,胃口欠佳或暴饮暴食。 · 反复出现自杀念头或倾向,言行举止间透露出自杀倾向。 学会自我表达助抗压 成绩非唯一 莫让少年太沉重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青少年期,对未来的迷惘,背负父母和社会期望,追赶学业身心的疲惫不堪,充沛情感和起伏不定的心绪,甚至是难以抑制的愤怒和叛逆,种种压力施压在肩上,总有喘不过气的时刻。 长辈的价值观往往对青少年起着巨大的影响,父母们莫忘了曾经年少的自己,当初如何走过来…… 处于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往往易急躁难安,情绪备受影响。如今全球自杀案例年轻化的趋势,自杀案例中其中又以华人居多。现今社会的青年和青少年自杀个案日益严重,其中因素包括了考试压力,感情问题等,近几年来频传青少年自杀案例屡见不鲜,令人担心。 习安心理咨询师认为,青少年假如有压力,视乎他们应付的能力是否足以承担,若能就得以克服种种危机。若应付能力不足,缺乏社会支援,皆是促成自杀倾向的因素。 习安心理咨询师说,青少年尤其是男生,由于较不擅于表达自己的心情,就会以暴戾的行为和问题行为来表达自己。 “假如他们有机会去表达和抒发,可帮他们减轻其愤怒。心理咨询师会教导他们通过游戏咨询表达心理不安和不愉快。假如可以表达出来,有助于减少发生自杀等事件。” “许多少年人面对问题,主因是自尊心很低。犹如男女朋友,女生怕被抛弃劈腿,因其不够美丽或好,若能协助她们,如主办一些活动提升自己的自尊心,就效果更好。” 上一篇: 【恋爱】爱一个人就该无悔付出一切吗?
下一篇: 【咨询师】我与心理咨询
|
预约咨询
|